流动的橄榄绿
——记雁塔分局电子成派出所民警王春荣
提起雁塔分局电子城派出所的治安巡逻民警王春荣,派出所里的民警谁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俨然他就是大伙的骄傲。2002年,王春荣从特警队来到公安雁塔分局巡警大队成了一名巡警,每天巡逻、接警、维护辖区治安,他一干就是5个年头。2007年他又从巡警大队调到电子城派出所任治安巡逻民警。在他任电子城派出所巡逻民警的5年里,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荣立2次个人三等功,2011年还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和全省优秀民警。如今,王春荣已成为西安市公安局电子城派出所治安巡逻队长,但因为警力不够,所以一有出警,他总会带头顶上,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他带领着治安巡逻队民警组成的“流动的橄榄绿”已成为电子城派出所辖区一道“闪亮”的防护堤。
巡逻的行家
在电子城派出所,谁都知道王春荣是肯专研、勤动脑、善总结、打击准的优秀治安巡逻民警。他把分局巡警大队提出的“二勤二擅一快”勤走动、勤观察、擅盘问、擅检查、赶赴现场快活学活用,并结合自己的巡逻工作经验,总结出“看、听、闻、问、查”的巡逻技巧,通过种种迹象来发现犯罪嫌疑人。今年以来,他带领巡逻队民警共破获各类刑事、行政案件50余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60余人,抓获逃犯4名,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0余件。今年4月份,辖区丈八东路沿线的钟表机械厂门口、204研究所居民小区周边连续发生了3起抢劫案,发案时间集中在夜里11时至凌晨1时左右,作案手段基本相似,所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巡警分队集中警力全力侦破。从4月11日至19日,王春荣带领6名巡警从晚上8时一直到凌晨3时,便衣布控、蹲点守候,终于将涉嫌抢劫的犯罪团伙3名嫌疑人一举擒获,深挖案件4起。 2012年6月17日晚11时许,王春荣带领巡逻队民警巡逻至子午大道高家堡村附近,发现一辆迎面驶来的白色长安之星轿车不仅没有牌照标识,而且车后排坐着3个小伙身着大衣,头缩在大衣里,行迹十分可疑,于是带领民警进行盘查。经上网核查比对,该车系被盗车辆,车内2人系外省网上追逃人员,王春荣以此为突破口,破获了2起盗车案件。
特殊的假期
5月3日,值完“五一”小长假班的王春荣,终于“熬”来一个休息日,这天刚好是儿子八岁的生日,王春荣准备和妻子一起带着儿子去动物园游玩,给儿子好好过个生日,但是刚到动物园还没进门,王春荣就接到所里电话让其迅速赶到西万路口某工地解决一个纠纷,这他让有些郁闷。但是一想到工地纠纷这事可大可小,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成了群体事件,他便像往常一样告诉妻子将他这张门票退了,让妻子先带着孩子玩,事情处理完后他立马就过来,还没等妻子反应过来抱怨,他开着车就一溜烟的跑了。到现场后,看到安徽藉的50余名农民工与工地工作人员因工资问题发生了打架,为了不造成大面积的伤害,王春荣和随后赶到的同事先将双方分开,在了解了详细情况后,立即找到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王春荣协助工地负责人将农民工安顿下来,自己掏钱给农民工卖来盒饭,安抚他们的情绪。随后,王春荣将工地负责人和农民工召集到一块当面进行调解,在王春荣的调解下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处理完这些事后,王春荣准备开车接妻儿时,他驾驶私家车走到电子西街与电子四路交汇处时,突然看到有一名女子一边跑一边喊。王春荣出于职业习惯第一想法是“不好,肯定是出事了。”他顺着女子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三名男子两人骑着一辆大一点的摩托车,其中用脚勾着后面一个男子骑着黄色小踏板摩托,“一般正常人谁会这么骑车呢?”王春荣掉转车头驶向这三名男子。骑摩托车的三人,看到车内还穿着警服的王春荣,准备加速驶离。王春荣决定先将着三人逼停再说,于是他将车靠向黄色小踏板电动车旁边,将其蹭倒,骑在摩托车上的两名男子迅速丢下同伴逃离现场,王春荣冲下车将倒在地上的男子抓获。讯问一开始,犯罪嫌疑人就说:“没想到你们警察这么猛,开着自己的车都来蹭我们,一点都不心疼,我今天认栽,你们想问什么就问吧我如实交待。”原来,该男子叫赵某,32岁,由于吸毒经济拮据,今天刚瞅准时机抢了包,没想到“包”还没暖热,就栽倒了王春荣的手里。等所有事情处理完后已到晚上,王春荣照例在家附近的花店给妻子买了一束花,又一次的对他妻子用起了“送花赔罪”计策。
及时的雨
王春荣在巡逻中始终坚持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正是源于这种赤诚为民的精神,王春荣从警以来,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有困难找春荣,春荣就在你身边”已成了一句电子城派出所辖区群众非常熟悉的语言。2012年10月3日,正当王春荣驾驶巡逻车返回所里就餐的途中,发现电子正街有一身穿睡衣的老人,正在路口徘徊者,通过多年从警的经验判断,王春荣确定这位老人应该是迷路了,于是他和车上的另一名民警二话不说,停下车急忙将老人带到路边安全地方。经过了解,这位老人可能因为年纪太大的缘故,已经忘记了家庭住址和家里电话号码,仅记得家住西安市,于是他们迅速将老人信息报告110指挥中心,等待他家人联系;同时判断老人的家应该距离这不远,王春荣就一边问路人一边帮助老人仔细辨认居处,老人一会说像一会说又说不是这里……就这样王春荣和战友忍着饥肠辘辘辗转一个多小时,终于把老人送回了家,可等他们回到所里时,食堂里却已是有饭无菜,王春荣和战友就这样以汤泡米饭凑合了一顿,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